close

  近一段時間圍繞反腐敗的傳言越來越多,它們都針對了具體的官員或名人,稱他們“被抓”或“很快將出事”。由於以往這樣的傳言有些被最終證實,新的傳言出現時,讓不少人不自覺地“寧可信其有”。
  反腐敗關係重大,十分嚴肅,據瞭解,紀檢監察機關對保密工作高度重視。但由於前期調查總會在一定範圍內展開,外界有時就會察覺。在互聯網時代,社會不太可能有幫著有關部門一起保密的高度覺悟,這時傳言就會出現。
  與此同時,因社會過度敏感而導致的不准確傳言也會發生,此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勢力會惡意製造傳言,服務於他們各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目的有些是針對個人的,有些就是要給社會製造混亂,干擾破壞反腐敗的有序開展,危害這個國家。
  這些問題不是通過“加大信息透明”就能解決的。因為反腐敗工作針對到具體人時,查實情況需要相應的時間,釋放信息必須依法依規進行,這既是依法治國的要求,也是對個人權利的尊重,這個過程不可能跑贏傳言發生和傳播的速度。此外不是所有人都便於出面闢謠,有時明明是謠言,當事人也只能默默承受。
  現階段這方面的傳言問題大概很難根治,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它,減輕它的負面影響卻是可能的。
  首先全社會要認識到,這類傳言滿天飛對開展反腐敗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通常是有害的。在此基礎上,司法機關應依法處理一些在互聯網上興風作浪的造謠者,以及惡意的傳謠者,將情況及時通報全社會,為相關法律立威,形成震懾。
  社會輿論應當加大對造謠傳謠行為的譴責,倡導人們關於反腐敗的敏感信息相信官方消息,對於網上傳言即使看到了,也不做傳播者。也許在反腐敗與互聯網突然相遇時,我們的社會尚缺少如何處理各種信息的經驗。這本身就是個挺難辦的問題,我們大家需一起擔待它,儘量不增加信息困境的震蕩,至少在道德層面是值得這樣宣揚的。
  輿論場分辨傳言真假的能力總的來說在逐漸加強,互聯網社區對此有積極性,這種積極性應受到鼓勵。比如有人遭傳“被抓”,而事實並非如此。不管該人未來的情況如何,對當時情況的闢謠出現時,互聯網都應大力支持,闢謠的傳播廣度不應輸於謠傳的到達面。
  輿論場永遠是好奇的,它的剋制程度和這種剋制的生成方式往往與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有關。今天對中國社會的考驗是,輿論場不應跟傳言比著跑,更不應被各種不懷好意的力量牽著鼻子走。反腐敗能否既準又穩高質量地進行,中國社會的這一定力將是有影響的因素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adgrlrbdbu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